— Web3下的農業科技IP全球運行新範式 By 智匯權 鐘基立 台積電正在全球推展晶片技術,各國政府都邀請他們前往當地設廠。那麼問題來了:全球推廣晶片技術和全球推廣苦茶油技術,哪個更困難呢? 專家都說苦茶油難,果真如此? 農業專家幾乎一致認為苦茶油難,因為日照、土壤、溫濕度和作物的DNA都有特殊性,都是自然的限制,必須有特定的條件和模式才能生長,現有的產銷模式難以突破。 真的如此?那我們看看台積電,因為專家對它過去也曾有類似的說法。 首先是商業模式,70年代張忠謀先生回到台灣創辦台積電,那時候沒有人認為晶圓能夠做代工,大家覺得你是不是頭殼壞了,晶片就是要設計生產一條龍,才能做出來,怎麼可以把後半段的製程,拉到一個我不知道的地方去代工,這顛覆當時半導體產業大部分人的想像。 但是後來台積電做成了。張先生自己也認可:台積電最大的成功是商業模式的革新,而非技術的發展。 第二,是所謂自然規律的限制。大家都知道在半導體有個摩爾定律,大概每18個月技術會翻新一次,晶片會越做越密,功能會越來越強。然而,這是存在上限的。 什麼上限?晶片製造必須依循物理規律。原子就那麼大,三奈米以下大概是三個原子的大小,這個就是我們講的自然的限制。再厲害的製程,你也塞不進去了。那麼為什麼台積電又能突破三奈米的限制呢? Sky is the limit! 從技術上來看,答案是因為晶片中的線路佈局從二維變成了三維。一開始摩爾定律講的是二維的佈局。當多了一個維度,變成三維,再加上其他技術和新材料的更替,便突破人們本來“自以為”存在的自然限制。如今,台積電還是不斷推出功能更強的晶片。看來,所謂的自然限制,可能只存在人們的腦中。 那麼為什麼台積電可以辦到?能把大家認為荒謬的商業模式做到世界第一?能突破人們“自以為”存在的自然限制? 最近出版的《晶片戰爭》披露了這個歷史。我幫各位讀完了,總結其實就是兩個字:人和錢。 當時張忠謀先生回來的時候,政府全力支持,它已經不是一個企業的行為,它是一個國家級別的項目,要把全部的資源放進去,把全部的人請回來。 錢呢?70年代台灣有錢的上市公司都在農林漁牧業,對不熟悉的晶片技術,當然不肯投資(現在來看真是風水輪轉)。當時應該是李國鼎先生,一個挨著一個打電話,要求這些農林漁牧業的大佬,以半強迫的方式集資完成,這才打造出了台積電。 有人有錢,什麼樣的難關都可能攻克。 所以苦茶油比較難,是因為沒人沒錢? 今天我們的農業有這種優條件嗎?應該沒有。這次我在台灣碰到的不論是小農大農,聽到的不少聲音是:要人沒人,要錢沒錢,要政策沒政策,政策不要干預就不錯了。 也有的開始關注問題,認為:我有想法,有好的技術,好的產品,但是我沒有辦法聚集到足夠的資源,把這個好東西實現出來。 為什麼?其實答案很簡單,因為你就不是台積電。 那不是台積電,難道真的就做不成嗎? 我在此拋出來一個論點:如果你是用台積電的模式在想農業科技,那自然是做不成的。為什麼? 真正的原因,可能是落入思維慣性的陷阱 每個科技都有它的特色,農業有農業特色,標準型工業如台積電有它的特色,發展的模式自然存在差異。 徐小波先生和各位農業先進,嘗試要做“農技輸出”而非“農產品”輸出,說了二十幾年,至今還沒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,這表示這個路徑可能有問題。 所以台積電模式是什麼?過去的路徑是什麼? 第一,是由上而下的思考秩序。 寄望有政府的產業政策、資金支持,然後打造產業生態,然後才是創造需求,最終企業能搭上順風車,獲得盈利。 這條路徑或許曾經可行,但如今的政經環境物換星移,即便是台積電今天再來一次,可能也無法成功,更何況是要人沒人、要錢沒錢的農業。 第二,是由大到小的市場策略。 農業企業家怎麼想?其實大家都很聰明,知道做“農技輸出”,才能打破“農產輸出”的困局,才是打全球市場、擴大營收的最佳出路。 但是,在市場戰略上,企業家傾向完整的商業佈局。他們想得非常宏偉:從台灣開始、拓展全球;技術方案要全域配置;人才的板凳要深;獲利模式要採取交鑰匙模式(交鑰匙是個專有名詞,是農業IP的特許經營模式,一種最高毛利商業形態的展現)。 大家來回顧一下,25年來這麼多優秀的農業從業者,一直沒有走出這條路來,這種“農業技術輸出而不是農產品輸出”的理想,真的可以一步走到嗎? 如果沒有,那我們是否該想想:如果這種由上而下、由大而小的路徑走不通,台灣農業科技全球化是否還有其他路徑發展? 珍珠奶茶產業獎勵政策 我沒有答案,因為這不是我專長的領域。我的目的,是提供思想碰撞的機會。 我提出個觀察:珍珠奶茶。這種利用木薯、牛奶或果汁的農產加工品,全球年產值超過3000億,甚至珍珠奶茶在日本熱賣到黑道要介入,泡面也要加珍珠。 那麼,政府是否曾頒佈珍珠奶茶政策、或是珍珠奶茶投資獎勵方案嗎?沒有,那麼這個產業是怎麼做到的? 我們說的思維慣性,如果是由上而下、由大而小,那過去25年的努力還沒取得成果,是不是可能存在另外一個可能性?珍珠奶茶的例子告訴我們:應該有。但那可能是什麼?我從在MIT的學習中,得到一些靈感。 MIT的法寶-精益創業 馬斯克的X-Space最近炸掉一個大火箭,這火箭炸掉之後,是不是X-Space就完蛋了?一定不是。為什麼?因為它的發展不是由大而小,而是由小而大。 在這個大火箭之前,它已經發射了很多小火箭,它在碎步快進的基礎上,嘗試創新。最近炸掉的那個火箭,只是證明他一步沒跨好,並不代表他過去跨出、由小而大的碎步沒有積累。因此,他的資源、知識和人力都保護住,能夠退一步回來調整,在原來已經打下基礎上,再往前跨進。 這其實就是MIT專長的技術商業化創新思維 — — MIT的創新法寶,精益創新,我們叫Lean Startup。 在MIT斯隆學者期間,我將Lean Startup總結成三句話: 第一,只打灘頭堡,由小而大。就如同諾曼地登陸時,不可以把兵力散出去,否則會全軍覆沒。一定要集中所有兵力在一個點打穿,建立灘頭堡壘,由那個點再擴散,才有機會去攻佔後面的廣大陸地。 第二,緊盯草根需求,由下而上。不論商業模式是to B還是to C,最終是消費者說了算。你如能告訴你的合作夥伴消費者喜歡什麼,他們必然跟你合作,因為他們知道這樣他們能賺到錢。所以,關注最終消費者,而不是你自己有什麼技術,不是你的宏大商業藍圖。思維必須倒過來,從消費者那頭來想問題,這個是Lean Startup的關鍵。 第三個,捕捉價值、延續價值。在這個由小而大、由下而上的過程中,必須要有一個載體,可以持續累積維持你所創造的價值。我從徐小波先生那裡聽到很多案例,其實台灣的農技,早已在全世界創造巨大的價值(value creation),但對於價值捕捉(value capture),卻缺乏意識和模式。 意識的喚醒,主要是對於智慧財產權(IP)運營要有足夠的認識,特別是商業秘密的梳理、強化與運用。這需要熟悉智慧財產權和國際商業邏輯的專家參與。 而模式是個難題,巧婦難為無米之炊。找到合適的工具和方法,才能建立一個能由下而上、由小而大捕捉農業科技IP價值的模式,這可能才是農業科技IP全球化的症結,也是一條過去25年還沒有嘗試過、而有成功可能的路徑。 Web3/NFT如何改變IP運營的遊戲規則? 智匯權團隊協助很多企業發展,自己也創辦了很多事業,每天都在親身實踐MIT的精益思維,但是一直沒有把它應用到農業科技上。因為長久以來,我們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具,能夠由下而上、由小而大地去捕捉IP產生的價值。 但是從去年以來,Web3思維和NFT工具在各個產業的落地運用,給農業帶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、一條實現農業科技IP全球運營的新路徑。 舉個例子,說明Web3的思維是什麼: Listen to learn! 違反著作權常識的新商業模式 周董是華語歌唱界的頂流,在網路平台播放上聽周董的一首歌,尊重他的IP,付他版稅很正常,對不對?假設聽一次,你要付平臺一塊錢版稅,如果你聽一百次,要100塊。 對嗎?但這是Web2時代的IP思維。那什麼是Web3的思維?同樣聽周董的歌,聽一次一塊錢,聽100次免費,聽200次后,周董要給你100塊。很奇怪,這似乎違反了我們對IP授權費用的理解,但是這個商業模式是能成立的,為什麼呢? 關鍵在於你聽到第一百次、第二百次的時候,你會創造一種風潮、一種消費粘性;你一定會跟你的朋友講:「我聽周董的歌好聽」,他會說:「真的有那麼好聽嗎?我也去聽一下」,一傳十、十傳百,這就帶動了它的流量。 這個流量由粉絲幫周董創造出來。以前這部分創造的價值是誰收取?答案是唱片公司或是周董本人。現在利用區塊鏈技術,你的貢獻可以被記錄,然後返還給你。 這麼好,那請問是你受益、周董受益?答案是都獲益了,共贏。 為什麼大家共贏?因為你知道,如果你認真聽、努力替周董在你的朋友圈宣傳,如果周董的歌曲大賣,他(其實是區塊鏈的智能合約)一定會分錢給你,一分不差,所以你會使勁地聽、大力宣揚。周董也很希望把錢分給你,因為你會幫他達到本來達不到的流量。 雙贏模式這麼厲害,為何以前沒有? 過去做不到的原因,是這個過程太過複雜,成本太高,沒有人會躲在平台後面幫你計算這些繁複的交易。但是技術的突破在去年或者前年到了一定的程度,這件事情可以靠區塊鏈實現,而運行的結果,就是Web3模式。 這就Web3將打造的去中心化營運模式,以後每一個粉絲都能參與進來,消費者就是參與者,參與者就是分享者,利益關係變得更為扁平。偶像不再高高在上,粉絲不再只能跟從,所有人都是stakeholder,共創共享市場營運的果實。 這要怎麼做到?NFT究竟是什麼? 這可以靠一個叫NFT的東西,在上面周董的例子中,它能記載你聽了幾次歌,要分你多少錢這樣的交易信息,然後進行分配。換言之,NFT可以成為運行Web3的鑰匙。 NFT是專有名詞,但它其實就是一種IT技術,一種電子憑證。我相信大家一講到NFT的第一反應,可能是投機炒作,看不懂,要不然就是洗錢,對不對? 大家可以思考,NFT為什麼會變成洗錢的工具?其實原因很簡單,交易成本低、透明度高、不能篡改。這些都是洗錢的人很需要的特性。以前可能要跟地下錢莊買,還會被騙,現在通過區塊鏈技術,錢一下就轉好。 技術本身是中性的,技術的進步,就像是武器,在對的人手裡,它能保家衛國,錯誤的運用,它就是黑道火拼的或者是詐財或欺騙的工具。 NFT的運用還在比較初步的階段。當前大部分的討論,仍停留如何防止詐騙,防止金融風險,防止炒作。但是更為廣泛的運用階段將來到,它將成為驅動Web3鑰匙。 這時候我們看到一個契機,就是Web3/NFT正在翻轉一些產業的商業模式。農業的成功案例還不多,但在其他的領域中,正陸續引爆顛覆性的解決方案。 本來由上而下,現在由下而上;本來由大而小,現在由小而大。一旦這個商業邏輯翻轉,就可以做成很多以前做不成的事情。 我不曉得農業會不會成功,因為我不是農業專家,但是我知道在其他領域已經成功了,因此值得我們將此作為一個路徑,翻轉過去25年僵化的思維,為台灣的農業科技全球化,打造一個新的契機。 巨大潛力具體如何展現? 回到我剛才講的,通過Web3的發展模式,你能直接跟終端消費者對話、跟廣大的人群互動。如此就能做到由下而上由小而大,而不是由上而下由大而小的商業發展模式。 當你由草根發起商業活動,你有最喜歡你產品的人作為鐵粉,你能告訴你的合作夥伴:我要這樣的一個產品,因為這是我們共同的”上帝”告訴我的。這比你去設計一個恢弘的商業藍圖,投入龐大的資源執行,都會更有效率,更有說服力。 而從一個小眾的垂直市場先切入,由部分權利先展開,由小而大,先打下灘頭堡市場,取得資源,繳獲戰利品,再以此資源,進行滾動開發,就像上面提到的X-Space一樣,即使踏錯了一步,炸掉了一個火箭,也不會影響它的發展。 最重要的是,基於Web3商業模式的運行成本非常低。我上面講的全部能設計成自動運行,通過IT的技術寫進去程式語言裡面(叫做智能合約),低成本透明度高,並且大家都會信賴。 如果你覺這樣過關於抽象,希望看一個具體的策劃案例,可以參考我們的網站www.NFT2O3D.com,或FB粉絲頁:NFT2O3D,我們分享了台灣鳳梨業農業科技全球化策劃案《旺來DAO》。 【案例】旺來DAO(節錄) 目標:通過Web/NFT的全新社群運營方式,從0資源開始滾動開發,以最小成本運營台灣鳳梨農業科技IP,最終實現全球Turn Key商模,用技術賺全世界的錢
為什麼需要創碳小二? 我們正跟台灣農業界的「創碳小二」合作,因為他們比較有可能嘗試新的商業模式,跳脫過去25年無法成功的由上而下、由大而下的思維慣性。 「創碳小二」是四種參與台灣農業的族群:
歡迎聯繫我們FB @NFT2O3D!讓我們共同開啟全球農業科技新篇章。無論你是握有顛覆性技術、有熱點故事要說,或是小農革命家,甚至是充滿轉型期待的農業二代,我們都熱切期待你的加入。在這裡,Web3的全球化農業科技革新就在眼前,我們將一起引領臺灣農業走向全新的領域。
0 Comments
Leave a Reply. |